凝固的记忆,流淌的乡愁 丨走进“巴山美村父亲原乡”乡村记忆馆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时代不断变迁,关于家乡的很多记忆,仿佛也随着时间溜走,但在驷马双城村的“巴山美村父亲原乡”乡村记忆馆,却留住了过去的记忆,保护了文化的传承。
“巴山美村父亲原乡”乡村记忆馆,展示的是双城村的发展变化,以及到现在的华丽蝶变。我们可以从它的历史沿革中看出,双城村其实就是一部活的中国农村演变史,这个古老村落见证了近现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群众推动区山村在变化、山里人在变化、山里的日子在变化、但山里永恒不变的是代代农人无限的赤诚与热爱,在这片热士之上,双城故事不断上演地域发展、变革、进步的每一个闪亮历程。
这里是万山环列的大巴山深处,22位土生土长的双城村村民,用简单朴实的语言,把自己人生的感悟和日子里的春夏秋冬
都写进了这22首农人小诗里。“我没有文化,写不出来啥子诗,但是我有锄头,或许我种下的果实能让别个写出诗来。”农民冉明孔用最质朴而又最接地气的语言演绎着双城人的情怀。
“巴山美村父亲原乡”乡村记忆馆,通过以农耕文化为主的老物件展示,营造乡愁氛围,留住每一个人最美好的乡愁。每一件老物件背后都有一段难忘的故事,凝结了岁月痕迹,惊艳了时光。一件件老物件、老古董,仿佛让来到这里的人们穿越了时空隧道,勾起一段又一段时代记忆,记忆馆走廊时光墙,还展现了多年来当地人干事创业的场面,深刻记录了近几十年来的变化。“开园以来,前往参观的人群络绎不绝,我们每天都会接待很多游客,大家都在这里寻梦山野、记忆乡愁”乡村记忆馆管理者皮桂鑫介绍说到。据统计,“巴山美村父亲原乡”乡村记忆馆2023年共接待游客12万人次,乡村记忆馆成了大家心中“凝固的记忆,流淌的乡愁 ”所在地。
“巴山美村父亲原乡”乡村记忆馆,主要介绍了罗中立先生的生平事迹,从1966年他第一次作为学生体验生活来到大巴山,到他毕业实习在大巴山,再到后来他多次为了找寻创作灵感折返于大巴山,前前后后算起来有数十年的时间,就此与大巴山结下了不解之缘。罗中立先生刻画的大部分都是山里的人和事。大巴山成就了他,同样他的油画《父亲》等系列题材画作让更多人熟悉且向往山里的日子,也成就了我们打造出独一无二的父亲文化IP,让我们双城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父亲村庄”。
除了文献馆的油画,乡村记忆馆内还陈设了各种平昌特色驷马豆瓣、江口醇、小角楼、巴河风干鱼、“三青”…都勾起人们浓浓的思乡情怀!对那些有怀旧情结的人来说逛一逛“巴山美村父亲原乡”乡村记忆馆,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