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灵台,又称巴灵寨,位于四川省平昌县灵山乡在街以东,其四面悬崖,由巨石构成,中有丈余宽石隙由石拱桥连接。
巴灵台奇峰独绝,秀美险峻。巴灵台又叫巴灵寨,地处三巴腹地(巴东、巴西、巴中),四面峻峭,由巨石垒成,山顶突起如台,素有“铁打巴灵寨”之称,远观形如天马。东西长约300米,南北最宽处25米左右,最窄处公3米。巴灵台主峰海拔760余米,台上面积约6000平米。中部有丈余完的石隙,清时修起一座石拱桥,连通两座石山合为灵台。置身高高耸立的灵台之上,仿若位于天地中心,与天神距离最近,正如古诗所云:“峥嵘峭壁接青天,乘兴登灵意豁然”。
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来到灵台下,必经石三丫,丫口有一土地庙,对面就是石三泉。此水甘醇可口,冬暖夏凉。千百年来滋润着山下的乡民和山上的僧众。相传山上的主持为了保护这股山泉,派了石三和尚专悟此水。石三和尚忠于职守,驻守此地与土地菩萨相伴30余年,早点灯,晚烧香。
整个长宁寨呈长蛇状屹立在灵山镇民意村后山。寨上既有5道保存完好的古寨门,又有红军时期留下的战壕工事,更有“陈珊堵西河”的传奇故事发生在此处。长宁寨的5道古寨门究竟建修于哪个朝代,起什么作用,还未来得及考证。“陈珊堵西河”是一出历史剧,说的是武状元陈珊为了抵御朱贼子的进攻,站在长宁寨尾寨门上,手端800斤铜炮,炮打金崖寨,威震敌胆。在民间广为传颂。
巴灵大院,古称李家大院。背依长宁寨,与巴灵台相连,整个院落古朴自然,历史文化厚重。相传,李氏蜀王始祖李音是唐太宗李世民第6子。高祖最初因遭嫉妒被免去王位,贬徙巴州为民,隐居巴州北门二里。
“巴灵台”这三个石刻大字,就是清朝乾隆庚辰年(1760年)恩科举人吴道凝手书(现存清朝监临总督部堂为吴道凝授的“登万寿科”牌匾为证),是保存最完好的古迹之一。吴道凝是巴灵台下草坝村竹园人,官拜顺天府(今北京)授房山知县,在皇帝身边供职。
。它是依托小农水,集中整治水库、水塘、水池,打造灌溉、养殖、旅游为一体的水上游乐城,坝内高房林立,繁星似锦,晶莹闪亮。油路水泥路,进村入户,密如蛛网。该村土质肥沃,绿树掩映,水资源丰富,鱼塘层叠,盛产稻米鱼虾。可以体验 农家风情和农事劳作,垂钓休闲、田间漫步、采摘时令果蔬,民意村的吃住行游购娱基础设施已基本齐全。是一个富庶的鱼米之乡。
1、请您进行文明参观。自觉维护游览秩序,不拥挤,不堵塞道路和出入口。
2、请您注意自身游览安全。注意保管好自己随身物品,以防丢失。少儿、老人、残疾人需在监护人陪同下参观。
3、请您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严禁在景区内打架斗殴、聚众闹事等非法活动。严禁携带各种枪支弹药、凶器、易燃易爆物品及动物进入景区。景区内严禁烟火。
4、请您保护文物和公共设施。不在名胜古迹、庭院建筑、古树名木和公共设施上涂抹、刻画或张贴、悬挂物品,不拓刻碑文和抚摸文物展品。
5、请您保护景区环境卫生。严禁涂写、刻划、张贴、乱扔废弃物。不随地吐痰、便溺,不乱扔废弃物。